1.說明
根據(jù)國際會議翻譯員協(xié)會(AIIC)及歐洲委員會的共同勞務翻譯會議(JSIC)的要求,基于為同聲傳譯室提供的解決方案,對同聲傳譯控制室的建筑、建聲、電聲以及安全標準都有明確的規(guī)定。設計一間同聲傳譯室由以下因素決定:
① 需要同時傳送的不同語言在聲音上的分離。
② 翻譯員同與會者在視覺及雙向語言上的良好溝通。
③ 為翻譯員提供適當?shù)墓ぷ鳝h(huán)境:同聲傳譯室就是他們的工作室,要使他們在整天的工作中都能保持高度的精神集中。
④ 對于移動式同聲傳譯室,力求方便使用及安裝:重量輕便但同時質(zhì)量結(jié)實。
2.適用范圍
對同聲傳譯室的基本要求,是為了滿足同傳室的運輸(移動式)、安裝及操作的各項功能??梢苿邮酵瑐魇业闹饕卣髟谟谒鼈儏^(qū)別于固定安裝的設施,可以在任一會議廳內(nèi)被拆卸,移動和安裝。有些傳譯室雖然是可移動的,但它們是預先定制好,并放置于離會議室附近的地方與其共同使用,這樣的同傳室不包括在ISO4043-1998這個國際標準內(nèi),它們的設計標準應盡量參照ISO2603內(nèi)有關固定安裝的同傳室的標準。
3.標準參考
①ISO 140-4:1998,建筑聲學噪聲隔離措施及建筑環(huán)境第4條:房間之間的空氣流量及隔音現(xiàn)場測量。
②ISO 2603:1998,同聲傳譯室一般特性及設備。
③ISO 4043:1998,移動式同聲傳譯室一般特性及設備。
④ISO 3382:1997,關于建筑聲學的混響時間測量參數(shù)。
⑤IEC 60914:1998,會議系統(tǒng)有源音頻產(chǎn)品的要求。
4.定義
以下定義應用于該國際標準的目的:
同聲傳譯室:位于會議室內(nèi),帶有翻譯員工作空間的自備單元,其目的在于為翻譯員及房間內(nèi)其它進程之間及兩個或兩個以上不同語種之間提供隔音措施。
注意:移動式傳譯房由自立的并可以由模塊組件組裝而成。
5.總體要求
5.1.總論
同聲傳譯室是設計為不同場合提供語音信息的服務,應具有優(yōu)良的隔音及吸音功能。使用的材料應該無味、防靜電、抗燃、或防火,并且不會傷害到眼睛、皮膚及呼吸系統(tǒng)。他們不能吸收或貯存灰塵。(不可使用地毯)應選用適合緊張工作環(huán)境的色彩。所有物體,包括設備的表面,都應涂有一層無光漆。(僅僅在桌上加頂蓋的方式是不可接受的)
當選擇會議大廳來安裝同聲傳譯室及其設備時,一個基本因素是要保證有充裕的空間以便于恰當?shù)匕仓?。使用者應當同時向翻譯員和設備供應商、或是工程師咨詢有關問題。
5.2.會議廳的適宜性
①會議廳應有足夠的空間可以容納與會者、傳譯室及電氣設備,并且應遠離噪聲源(例如:外面的交通、建筑內(nèi)嘈雜的走廓、電梯及廚房)。
②會議廳應當保證令人滿意的聲學效果,可以使演講聽覺清晰、而且特別是要保證較短的混響時間。
③會議廳應該有適當?shù)呐瘹夂屯L(空調(diào)),二氧化碳濃度不超過0.1%。
5.3.會議廳址選擇
會議廳應有足夠的空間放置同傳室。講壇、與會者、黑板、及投影屏幕都應同時在翻譯員的視線范圍內(nèi)(請參照ISO2603)。為了保證翻譯員能有充足的視線,傳譯室應當比地板提高至少30公分。如果需要的話,可使用一塊穩(wěn)固的、鋪有地毯的、可適當吸收聲音的平臺,該平臺應該是安全的并且不能發(fā)出嘈雜的聲音。
不可有任何阻擋視線的物體,諸如柱子、橫梁等。
在會議桌、代表席和傳譯室之間應有一個至少2米寬的空間以防止與會者被同傳室里發(fā)出的聲音干擾。
應避免有經(jīng)過同傳室通往走廊的通道,如果可能的話可為同傳室開辟專用通道。
5.4.同傳室尺寸
每個同傳室應可容納要求數(shù)量的翻譯員能舒適地并坐,同時又可允許他們能夠自由地進出同傳室而不會互相干擾,還要保證足夠的通風及溫度控制。同傳室的尺寸是在通常情況下根據(jù)翻譯員的健康和職業(yè)要求來制定的,一個標準的同傳室的內(nèi)部尺寸不應小于以下數(shù)值:
①寬度:
一兩個以下的翻譯員:1.60m
一兩個或三個翻譯員:2.40m
三個或四個翻譯員:3.20m
②深度:1.60m
③高度:2.00m
注意:在非常特殊的情況下,如果空間限制不能應用標準尺寸,那么兩個以下的翻譯員使用的同傳室尺寸為:1.50×1.50×1.90m
5.5.門
門的選用對保證良好隔音效果很重要:同傳室的門應該是一個朝外開的帶絞鏈的門,它可直接通到平臺或房間里,門在開關時不應有噪聲,并且不能上鎖。 注意:推拉門及門簾不可接受。
5.6.線纜通道
如果需要在同傳室的前面或側(cè)面敷設線纜時,請使用與設備兼容的最小尺寸的線纜,通道應當是暢通無阻的。
6.窗戶
6.1.總論
每個同傳室都應有前面和側(cè)面的窗戶,為了保證最大的能見度,前面窗戶的尺寸應與整面前墻一樣大,垂直支撐物應當盡可能地狹窄并且不能位于工作者視野的中間。窗戶玻璃為透明、清潔、并防止有可能阻礙視線的劃傷。
6.2.尺寸
前面和側(cè)面的窗戶都應該從桌面上方至少0.8m起到0.1m向上延伸,側(cè)面的窗戶應沿著側(cè)面墻展開,它距前面窗戶距離最小為0.6m,應在工作臺上方0.1m處。
7.聲學要求
7.1.隔音
傳譯室應阻隔傳譯室以外的任何聲音,例如:從旁邊的傳譯室或會議廳傳來的演講(反之亦然)、背景噪聲等等。如果所有的同傳室共用一堵墻,那么更應當達到完全的隔音標準。
檢測隔音應依據(jù)ISO 140-4的標準來進行,作為不同聲壓級的測試:使用其中一個同傳室作為接收室,而充滿了白噪音或粉紅噪音的房間作為聲源(可以是會議廳或是相鄰的同傳室)。
聲壓級應在聲源室和接收室里以倍頻帶寬進行測試,對于從會議廳到同傳室傳播的噪聲而言,兩個聲壓級之間的差別至少應等同于表一給出的數(shù)值,反之亦然:
表一:從同傳室到會議廳(反之亦然)聲壓級差異
測試頻率: Hz 250 500 1000 2000 4000*d
聲壓級差: dB 12 15 18 20 20
對于在同聲傳譯室間傳播的噪聲,兩個聲壓級的差異應該等同于表二的數(shù)值:
表一:從同傳室到同傳室聲壓級差異
測試頻率: Hz 250 500 1000 2000 4000
聲壓級差: dB 18 21 24 26 26
在測量從外界傳到同傳室內(nèi)的聲壓級差時,需要在恰當?shù)臅h廳安裝同傳室,這樣可以模擬實際的情況。
7.2.吸聲
在同傳室內(nèi)采用防靜電的吸聲材料將會降低回聲及混響,傳譯室內(nèi)的混響時間(參照ISO3382)為0.3s至0.5s,倍頻帶寬為125Hz至4000Hz。
同傳室后面與墻之間可采用一層吸音材料制成的屏風,可削弱墻對聲音的反射作用,在沒有地毯的會議廳內(nèi),同傳室應置于地毯之上。
7.3.通風
同傳室應該配有良好的通風系統(tǒng),以保證至少每小時七次的空氣更新,同時不會產(chǎn)生有害于翻譯員的氣流。如果可以有更高頻率的氣流更新,應該在同傳室內(nèi)設置開關進行調(diào)節(jié)。
屋頂?shù)某轱L扇應當足夠強勁以達到以上的要求,同時又必須盡可能保持極低的噪聲,如果通風口是直接對著會議室,應該位于傳譯室較低的墻面上(可利用冷空氣,并可以保證良好的循環(huán)),并應朝著傳譯室的后面以避免氣流吹到翻譯員的腿上。
有通風系統(tǒng)的同傳室內(nèi)的加權聲壓級應不超過40dB,通風系統(tǒng)的機械振動應被減到最低。
8.工作臺面
工作臺面應該與同傳室同等寬度,它是水平放置的,并覆蓋有減震材料以隔絕噪聲被話筒拾取并放大出去。工作臺面應有足夠的強度支持譯員控制臺的重量、文件、及翻譯員,其底面光滑,適用于以下的尺寸:
①高:從地板往上0.73m +/- 0.01m
②總深度:最大0.50m